共有64条记录,有32人参与

胡云丽 2017-05-17 21:17

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可以采取以下做法,在读中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(一)英语阅读训练,应设置一定的情景,让学生能够把学习活动变成对真实语境的回忆,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。如可以进行对物体或人物进行看图猜测,也可以对涉及阅读的内容进行提问等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(二)学生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后,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语言知识的准备,他们也会对即将读到的篇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预测,这样就能顺利进入到读中训练了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1.Skimming(跳读),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捕捉所需信息、整理要点以及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2.Scanning(览读), 意思是快速阅读,迅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某种特定的事实或信息,而无需阅读全文的阅读技巧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经常要运用查阅的技巧来寻求所需要的信息。查阅的特点是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求答案。查阅法可和掠读法相结合,适用于处理大量阅读材料。在考试的有限时间中,经常采用查读法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3.Careful reading(细读),接下来,教师应着手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,解决语言点。笔者不赞成逐字逐句地进行英译汉以帮助学生通悉全文,而是考虑采取跟读勾画、英英互译、遣词造句等的方式进行教学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4.Retell(复述),在基本扫清阅读障碍后,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,进一步熟悉阅读材料,达到根据提示复述全文的程度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 除了在课内进行训练和方法指导外,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、广泛的阅读,一方面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以致用,从而熟能生巧,另一方面更可以积累和拓展更多的词汇和文化知识。但在选取材料时,教师还应注意选择: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color:#000000;">  (1)使用英语国家的一些历史、地理、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;(2)面要广,题材多样,有利于开拓视野,拓宽知识面; (3)内容新,紧跟时代,实用性,服务和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。(4)难度适度,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单词比率应在70%左右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&nbsp;</span></span>

回复(2)

王秋嫦 2017-11-04 21:33

<p id="noesc_context_1492803" class="pl_nr"> 多做阅读题,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。在阅读文章中能找到关键词,关键句。平时多背单词,增加词汇量,这样遇到文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多做多练很重要。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,鼓励加监督--学生要坚持阅读。 </p>

回复(0)

邓玉屏 2017-05-27 17:57

英语阅读训练,应设置一定的情景,让学生能够把学习活动变成对真实语境的回忆,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。

回复(0)

邓玉屏 2017-05-27 17:56

学生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后,预测,进入到读中训练了。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 </span><br /> 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   1.Skimming(跳读),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 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2.Scanning(览读),&nbsp;<span class="Apple-converted-space"> 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3.Careful reading(细读),</span>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4.Retell(复述)</span> <p> 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</span>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&nbsp;除了在课内进行训练和方法指导外,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、广泛的阅读,一方面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以致用,从而熟能生巧,另一方面更可以积累和拓展更多的词汇和文化知识。</span> </p>

回复(0)

张锦 2017-05-26 14:38

多做阅读题,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。在阅读文章中能找到关键词,关键句。平时多背单词,增加词汇量,这样遇到文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多做多练很重要。

回复(0)

陈秋燕 2017-05-25 10:22

<p class="pl_nr" id="noesc_context_1340395" style="color:#333333;font-family:微软雅黑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> <br /> </p> <p> 有趣的相关插图的介绍与课文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。再者,引入的主题也要选择恰当。 </p> <div> <br /> </div> <p> <br /> </p>

回复(0)

张小玲 2017-05-25 09:22

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训练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一些小技巧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/span></b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&nbsp;1<span>.学生自己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只用眼和脑阅读,整体阅读,整体理解,这样阅读速度将更快。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&nbsp;2<span>.要注意猜词、句技巧的培养。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、短语,有的可跳过,而对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;有的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、推理得知;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,可明确它们的含义。</span><span>&nbsp;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&nbsp;3<span>.学会运用关联词。文章中有些复合句较长且结构复杂,晦涩不易理解,学生可根据关联词、引导词的逻辑关系迅速分清主干和重句,从而明确句意。在段落中或段落之间也有一些关联词,如</span><span>but, however, although, ever though, as, because, so</span><span>等等,在这些词的帮助下,学生可明确句与句,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,因而能尽快把握住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。</span><span>&nbsp;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> &nbsp; </p>

回复(0)

张小玲 2017-05-25 08:50

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span>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部分,无论是中考高考、还是更高一级的英语测试,英语阅读都是重头戏。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,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。许多专家、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讨过英语阅读方法、技巧,但很多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、技巧,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图式(图式理论观点)。但是,在生活实际阅读中,在中考、高考中,学生都得依靠自己完成这些重要的活动。因此,笔者尝试换位思考,以学生为中心,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,如何培养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,我认为: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激活、运用、构建、丰富大脑中的图式,提高阅读能力,完善阅读技巧。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一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、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整体阅读,预测主旨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/span></b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span>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,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,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。学生可以借助修辞图式来顺利地完成预测主旨的任务,因为一般阅读材料文章体裁、篇章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。例如有标题文章,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。新闻报道文章大多有标题,标题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、主题,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,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,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,为彻底理解全文做好铺垫。如果没有标题,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,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,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,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,有时文章段落较多内容复杂,学生可跳读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(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),联系文章的首尾段,也可很快获得文章主旨。如一些记叙文、议论文就可通过该方法快速预测文章主旨。有些文章附有图表,此类文章多半可从说明、标注着手,按以上方法进行预测文意,要处理具体细节时再结合图表。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二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、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把握文章脉络,掌握主要信息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/span></b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&nbsp;<span>根据图式理论,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,即语言图式,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。因此,阅读理解文章就是经过读的行为,主动的“猜测——证实”,来激活、同化、具体自己已有的各类图式。要把握文章脉络,必须做到通过快速通读全文激活自己记忆中适合该文的修辞图式。例如,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,经过对该文的预测——阅读——证实——再预测——再阅读——再证实,学生就可逐渐激活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修辞图式,这篇文章符合“线性原则”,结合相关的内容图式,可以明确该文是新闻报道,其脉络是标题——精要——事件过程。再如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,可通过阅读——预测——证实,再阅读——再预测——再证实,很快就能激活他们已知的修辞图式,文章脉络也清晰可见,即提出观点——论证、说明——重申观点,或是提出问题——分析问题——结论,同时也激活、具体了相关的内容图式,获得了证明、说明的主要材料信息,能够大体上理解文章。又如,许多叙述性文章,可一边读一边画出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起因(</span><span>when, where, who, what, why</span><span>)等要素或做一些必要的简易的笔记,学生很容易就能回忆起已有的某些图式,把握住文章的脉络,并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</span><span>,</span><span>即明确事件的起因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,基本能够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。较为复杂的文章会有时间、地点变化,学生激活这样的图式,(时间</span><span>1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1</span><span>)——(时间</span><span>2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2</span><span>)——(时间</span><span>3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3</span><span>),或(地点</span><span>1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1</span><span>)——(地点</span><span>2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2</span><span>)——(地点</span><span>3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3</span><span>),当然文中的主要内容也就一目了然。如有很多人物传记,脉络是(现在</span><span>/</span><span>事件</span><span>1</span><span>)——(过去</span><span>/</span><span>几件事)——(现在</span><span>/</span><span>感受)。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章脉络,捕捉住重要信息,关键是平时阅读实践时要不断丰富、储存足够多的相关图式在大脑中。</span><span>&nbsp;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三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、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弄清结局、明确结论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/span></b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span>很多文章结尾非常精彩,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,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辞图式的一种。如有的文章结尾幽默;有的文章结局发人深思、给人启迪;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中;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结论,或有一点点感受。总而言之,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,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弄清结局或结论对于理解全文当然也具有关键性的功效。弄清了文脉(修辞图式),把握住了主要信息(内容图式)之后,结合细节进行分析、推理、归纳,紧密联系结尾的语句提示,可彻底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。</span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四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、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span>读懂题意,选择答案</span></span></b><b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font-weight:bold;"></span></b> 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32pt;" class="MsoNormal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span>做了以上的准备工作,可以开始读题答题。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题目,学生选择时必须以确定的主旨为统率。选择前一定确保理解出题的意图。表层的问题可迅速选定,对于那些较深层次的题目,选择一定要有根据,一定要将相关原文找到,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、推理,然后再确定。</span>&nbsp;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宋体;font-size:16pt;"></span> </p>

回复(0)

何春阳 2017-05-24 20:55

&nbsp;1)拼读生词、词组,扫清阅读障碍。 2)浏览全文,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,或说出段落大意。 3)划出语言难点,并提出独立的见解。 4)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,供课堂上进行问答。实践证明,通过课前预习,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,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,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,加强了综合训练。 2.围绕中心,整体教学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、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,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,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。因此,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,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。我认为,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,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,使学生通过学习,不但能够听、说、读、写,而且做到理解准确,表达得体。

回复(0)

何春阳 2017-05-24 20:55

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,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,使学生通过学习,不但能够听、说、读、写,而且做到理解准确,表达得体。在课文教学中,我从整体入手,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,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。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,我们先通过听、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,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。这样做,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,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力。在分析句子时,我强调词不离句、句不离文,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层意义,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,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。例如,在高中有一课里有这么一句: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.这句话的表层意义是: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钞票。

回复(0)

何春阳 2017-05-24 20:54

我们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、英语格言、警句、冈定表达、习惯用语、修辞常识等,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,然后在我们的文章中编码输出;另一方面,在揣摩作者意图.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,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作者谋篇布局、文章衔接、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。

回复(0)

何春阳 2017-05-24 20:54

采用哪一种方法,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,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。在这方面,我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,再做模仿造句,后才做变换性练习。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,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,才会少犯错误。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有时学习某一句型,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,这时,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,这样做,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。总之,多练,就是既要讲“量”,又要讲“法”,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 <p> <br /> </p>

回复(0)

廖安妮 2017-05-24 20:53

在教学中,关键还地引导好学生,刺激学生对阅读感兴趣,这才是关键的关键,所以还得努力备学生

回复(0)

何春阳 2017-05-24 20:53

实践证明,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,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,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,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。 总之,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。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,一步步提高。在这个过程中,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。只强调精读课本,不进行课外泛读,就无法扩大知识面,无法提高阅读速度,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;而不重视精读课本,一味强调课外泛读,势必造成基础不实,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。因此,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,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。 <p> <br /> </p>

回复(0)

廖安妮 2017-05-24 20:34

<pre id="best-content-2691514243" class="best-text mb-10">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》明确指出:“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,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,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,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。”这是因为:第一,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,篇幅短,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;第二,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,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,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;第三,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,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、说、写操练上,读的专门训练不够。因此,大纲的提出,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、更全面的要求。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,必须课内外相结合。进行课外泛读,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,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,开扩知识面,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。近年来,为了应付高考,复习题、模拟试题充斥市场,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,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。结果,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,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。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偏向。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,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,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。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,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,放任自流,不是“放羊式”的阅读,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。同时,教师应告诉学生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同于精读。泛读广泛、大量、快速,故重点放在针对问题快速地捕捉信息上。在读物选择、阅读方法等方面,教师应给予指导。做到有布置、有指导、有检查。这样,在教师的指导下,一本一本读下去。实践证明,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,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,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,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。 总之,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。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,一步步提高。在这个过程中,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。只强调精读课本,不进行课外泛读,就无法扩大知识面,无法提高阅读速度,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;而不重视精读课本,一味强调课外泛读,势必造成基础不实,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。因此,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,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。</pre>

回复(0)

共 60 条记录 <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> 跳转到